秋分正是可人天,稻花香里说丰年。 9月22日,第五个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中国起源地联合新华每日电讯推出“农民丰收节—希望的田野”特别节目。 “农民丰收节—希望的田野”特别节目重点划分为“乡土颂丰年”“海上生稻香”“稻花香里说丰年”等几个单元,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邹明华和老北京旗人民俗美食家、国家级点心技师、营养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姜波等嘉宾,从丰收时节的起源与习俗、农业科技与海水稻的培育、米制品美食以及餐桌上的时令菜等方面展开由田野到餐桌的丰收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邹明华(右一)出席节目 节目中,邹明华老师从农耕文化,四时节令等中传统民间文化角度,追溯丰收节的历史起源,回顾自古以来广大农民朋友庆祝丰收的多彩方式和传统习俗,阐明节日的精神内涵。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是对中华历史传统的回归,同时也让今天的人们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让人们通过节日的气氛,传承文化,回归田园。邹明华老师现场还带领大家玩起流行于民间的“秋分竖蛋游戏”,并揭示其中的奥秘。同时,邹明华老师表示,希望通过传统节日寻根探源等系列民俗文化节日活动,充分讲好中国“三农”故事,通过农业品牌的和农业特色产品的的打造,实现助农增收,让我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点心技师、营养师、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姜波(中)出席特别节目 姜波老师在节目中详细介绍了传统节日与农民丰收节和传统文化美食的关系,介绍了文化美食的起源和在各区域的传承发展,和观众一起分享舌尖上的丰收味道。姜波老师从中国人关于米的五花八门的吃法,谈到瓜果梨桃的季节特征和衍生含义;从秋季时令菜聊到《红楼梦》里那些讲究的贵族美食;古代宫廷菜,以及充满民间智慧的草根佳肴,林林总总,丰富多彩。姜波老师表示,传统节日与农民丰收节和传统文化美食是历代中国人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好、发展好传统节日、农民丰收节和传统文化美食,希望组织单位开展更多的传统节日和文化美食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推动“三农”高质量发展。 “农民丰收节—希望的田野”特别节目无论是从体验感还是知识性方面都是亮点纷呈,产生助农、兴农的社会效应。尤其在探寻中华农耕文化起源和传统美食品类方面更是具有深厚意义。近年来,中国起源地始终把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三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目的,赴河北迁西、江西信丰、辽宁连山、山西长子、河南民权、宁夏中宁等全国一百多个县及北大荒集团红兴隆分公司、牡丹江分公司实地调研探讨板栗文化、脐橙文化、葫芦文化、枸杞文化等起源地文化。开展了以“三农”为服务对象的学术研究、文化产业发展及规划策划、品牌管理运营、知识产权保护创新、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等工作,并取得了具有学术价值、产业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等丰富的工作成果,为”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同时大力推进起源地文化“一乡一品”、乡域联播、中华源字号、节日节庆活动、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中国起源地文化产业实验基地建设等工作。 目前,中国起源地开展了《中国起源地品牌通用评定要求》团体标准和《中国起源地特色产品评定标准》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三农”服务,为消费者服务,为国家品牌强国服务,构建中国百年品牌,增强文化自信,有效推动中国起源地特色产品、品牌和一乡一品产业发展的高效衔接。 “农民丰收节—希望的田野”特别节目宣传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