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陈平:探寻中华起源,塑造中国文化符号

2018-6-10 22:44|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来自: 中国起源地

摘要: 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起源地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出席论坛并发表主 ...

探寻中华起源,增强文化自信。2017年12月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起源地文化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民间艺术组织全球副主席、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以下内容为陈平院长主旨演讲内容整理。


文章如下:





我作为一个旅居国外在德国生活了20年的华人华侨,对于起源地文化,尤其对民族的溯源深有同感。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旅居海外对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恢复自信方面的一些重要体会。


中国的文化形象和中国的文化符号


我1997年到的德国,我当时定居在海德堡旁边的小镇,小镇的市长邀请我喝下午茶,喝茶的时候我很惊讶,难道每一个新来的居民都会和他喝茶吗?他说不是。因为你是来本镇的第一个中国人,我很好奇。下午茶结束时他问我一个私人问题说:“中国到今天是不是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每个男人在晚上可以挂个红灯,选择他们可以去的会所?”我说你是不是在中国一个电影里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他说是这样的,电影叫做《大红灯笼高高挂》。我当时很羞愧也很气愤。之后,我就在想一部电影的威力真的非常大,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部小小的电影可能毁掉国家的形象,也可能塑造一个国家的形象,当时我就开始思考中国的文化形象和中国的文化符号。


2016年我作为贵州省的旅游文化大使,带着贵州省政府的文化团队到了捷克。在捷克的活动中,开幕式上我讲了一句话,我说我是一个中国的普通学者,我对布拉格非常熟悉,因为这里有非常优美的河流,我看过卡夫卡的小说,我也非常喜欢《我的祖国》这段旋律。每当我听到《我的祖国》的时候作为旅居海外的华人我会心潮澎湃,我也知道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着很多伟大的人物。捷克非常伟大的一个教育家叫夸美纽斯,他为人类的教育提供了非常多的思考。当时我问了一下在座的朋友,大家对中国的文化有多少了解?当时一位议长他说我了解毛泽东,还有《孙子兵法》,其他的人有的说我们知道北京的烤鸭,还有万里长城,更多的就说不出来了。


时光跨越了将近19年,国外对中国的了解还是甚微甚少,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国的剧院都在播放莎士比亚各种各样的作品,他们用不同的形式体现这位伟大剧作家的作品。但是中国的汤显祖,一个伟大的戏剧学家除了一些专家之外连我们自己的媒体都没有进行更多的报道。所以,我想问一下在座的朋友,这几十年里我们除了关注国家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民族记忆、民族符号和我们应该有的文化自信对他的关心有多少,在哪里?


起源地文化唤醒当代国人


2017年5月份,我从法兰克福飞到北京,又从北京飞到嘉峪关,在嘉峪关时祁连山白雪皑皑,一路走下去看到了黄沙漫延的敦煌,体会到了长河落日和大漠孤烟。可是旁边几个年轻人他们一路上在看手机,我对他们说一路上很难得看到祖先笔下写的壮观景象你们不想了解一下中国的大好河山吗?古人用江山、日月、江河描写这个过程,可是他们说平常非常忙没时间看电视剧,也只能在旅途中看看这些电视剧。所以,我在思考我们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如何面临这些现状,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发起挑战的不仅仅是人类自身,还有人类自身发明创造出来的更加先进的科技。


我的孩子小时候他们每天睡觉之前我都要给他们读各种各样的文化故事,读中文的,读德文的。我希望他们长大自己能读书的时候闻闻笔墨的香味,看看纸张流露出来的文学气息,但是很不幸当他们长大了生活在互联网的时代。他们的手指、大脑停留在手机和更加先进的多维空间里,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文化的一种消失。像罗杨书记讲到的一些现象,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遗产传承整体消亡,同时我们还要面临自己的挑战。所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寄希望于起源地文化对我国的文化遗产更好的保护


2017年5月份我们在广东暨南大学建立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当时我想文化遗产是祖先经过几千年上万年在跟大自然相处中获取的更多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今天我们作为后人不光是为了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还应该给我们后人带来更多的惠及他们的福祉。我们应该如何做呢?现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也是严重缺失,很多年轻人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知觉的时候我们就急于把他们送到了国外,当他们没有文化自信的时候如何面对外国人带给他们的问题?他们如何面对现代化带给他们的更多诱惑和冲击呢?面对我们的孩子和未来我们应该怎么做?


今天我们要谈到探寻中华起源,我连续十年一直在参加联合国教科文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的保护和对应,也就是每年的申遗大会。每年看到来自世界各国申报的名录,中国目前是名列第一。但是这对一个有着这么壮观这么古老的文化来讲39个项目远远是不够的,而且这39个项目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乐观,中国有87万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知道有多少?又有多少能流传下来活在当今?


我在北大的政府管理学院一直在研究文化遗产、创意产业,还有特色小镇的课题,我说中国有一个最伟大的特色小镇的创意大师大家都忘了他是谁。他就是陶渊明,他用区区几百个字写下人类生活中最向往的特色小镇。特色是由人积累而来的,是时光一天又一天,用一个人群一个人群设立起来的,不是我们着急的心态就能建造起来的。所以,大家今天能参加这样一个论坛,支持这样一个论坛也是寄于共同一个希望,把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活色生香的资源和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仔细地保留下来传给后人。


在人的思想中构建和平,这种和平如何构建?“一带一路”的伟大的构想已经给大家提供了资源,就是“和为贵”,就是文化兴起才能做到民心相通。所以,起源地文化非常重要,先要知道我们是谁,我们来自哪里。例如,我们生存的地方有过怎样辉煌的历史和有着怎样渴望的未来,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探寻起源地文化,塑造中国文化符号


第二个论坛的中心是增强文化自信,我开头讲的这些故事,我之所以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是作为六千万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心愿,这就是祖国强盛。海外的华人华侨就有这样的自信,活得非常体面,我们在海外也非常希望祖国更加的繁荣富强。我们能做些什么?不是空谈喊一些口号够能实现更多的理想,而是脚踏实地。所以,我非常钦佩起源地的这些朋友们他们这么多年一点一滴的坚持,他们已经找到了蹴鞠,也就是足球起源地文化。


现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在联合申报豆腐,他们把中国排除在外。这种技艺和溯源的探索是非常有意义的,也很有价值的。大家知道当韩国的泡菜申遗成功中国就愤愤不平,说中国泡菜、咸菜、酸菜,任何一个地方都有烹饪的传统小吃,为什么韩国能申遗成功?我作为中餐申遗的其中一个顾问,为中餐申遗做了四年努力。我们有很多失败的地方是我们对这个公约理解不够透彻,它不是申请一种饮食的制作记忆,而申请的是一种亲情。韩国的越冬泡菜就是讲的邻里、家族、社区的一种合作,一种友好,泡菜上面注入了这种传承。所以,就像中餐应该找到我们自己的符号一样,我们中华的文化也应该找到自己的符号。


我在的组织是国际民间组织,有170多个会员国,我们很多会员都是当地非常著名的人文学者、民俗学者、手工业传承人。每次活动中我们都可以进行一些沟通和交流。我经常问他们,你们对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感触和了解是什么?他们说故宫、长城还有兵马俑,更多的他们知道孔子,更具像的东西他们就说不出来了。所以,在我们探讨和探索起源地文化的时候,也应该想一下中国文化的符号是什么。


大家很多人都在想我们一出国就京剧的脸谱、剪纸或者杂技,中国五十多个民族,我们之所以能共融共生走到今天,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就是“和”,所以,我们是“和为贵”。“一带一路”我们倡导的也是“和为贵”,只有我们了解了世界,世界也了解我们才能在尊重的前提下达到“和为贵”的前提。也就是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人类非常美好的理想。如何做到这一理想还需要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脚踏实地用实际行动践行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但至少我们要先有理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


“文明互鉴”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今天大家都在谈中国文化怎么走出去,文化应该是双向的。我非常赞成习近平主席提出来的“文明互鉴”,所谓的“文明互鉴”不存在优势和劣势。经济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我们国家弱就要被人打,但是文化一定有一种文明互鉴的基础,就是大家要包容,要理解对方。我们自己是不是理解自己的文化?我们对中国的哲学是不是已经很清晰了?当我们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中国形象?这也是需要我们这次论坛真正探讨的一个核心。


我非常喜欢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一句话,他说:“历史就是一段灰烬,虽然熄灭了,但还有余温,当我们把双手伸入其中的时候,不是想再次点燃余火,而是希望找到历史的痕迹”。这也是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对待历史的态度,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开创属于中国辉煌的明天。让中国的文化真正让世界认同,让中国的繁荣真正起到大国繁荣所应该有的形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