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罗杨:传承文化基因是每个中华儿女的使命

2018-6-21 15:04|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来自: 罗杨点水斋

摘要: 本文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罗杨于在中国文联“523到人民中去”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随“小分队”走进云南中缅边境线上的腾冲和顺古 ...

本文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中国起源地智库专家罗杨于在中国文联“523到人民中去”志愿服务活动中,作为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随“小分队”走进云南中缅边境线上的腾冲和顺古镇,在文昌宫里为当地群众作了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自信方面的演讲,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本文系摘自相关媒体报道。



五千年中华文化孕育出一个泱泱大国,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就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所在。这五千年文化一半是“大传统”,即精英经典文化,如诸子百家,楚辞汉赋、唐宋诗词……而还有一半是“小传统”,即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传说,故事、歌谣、手工技艺……。有人把这两项比喻为父亲文化和母亲文化,一半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一半给予我们以柔情和温柔。一半看得见摸得着,有形的被称为物质文化遗产,另一半看不见摸不着,无形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传承的文明的基因和文化的印迹,也是一个民族自立有世界民族之林文化的符号,是民族文化的根性的文化。 


讲座现场


梁漱溟先生说“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一定离不开那些虽然已经衰老但是仍然蕴含着生机和活力的老根”。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崇尚唐宗宋祖的稍逊风骚、崇尚光耀千秋的李杜文章,而鄙视为中华文化创造了辉煌成就的能工巧匠。鸦片战争以来百年的历史造成我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不止,致使许多遗产面临濒危的险境,许多迷人的文化遗产离当代人的生活渐行渐远。我们心灵深处曾经那些古老的、美好的、可以守望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少。当前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缺少创新的激情而是缺少传统的继承;不缺少开放的勇气而是缺少走出去的能力;不缺少文化的资源而是缺少当代的发展……


讲座引起听众的共鸣


一个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绝不能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的爬行,而是要坚守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色,学习别人的长处,在时代的风云里获得新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美妙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对非遗最大的破坏不是来自外部的伤害,而是文化主人自己的放弃,守护好非遗关乎在全球化中我们民族身份的确立,关乎文脉的传承,关乎我们能否拥有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因此恪守心灵的密码、传承文化的基因是每个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