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起源地-中国起源地官方网站

中秋||月是故乡明

2018-9-24 15:59| 发布者: 起源地信息中心 |来自: 中国起源地

摘要: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 ...

中秋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象征着思念故乡

象征着家人团圆

中国人对“圆”情有独钟

因为它象征着美满

象征着从起点到终点得一个始终

象征着一个轮回

     月亮作为千百年来中国人寄托情愫的载体,也有着不同的意味,有李白《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的童趣;有张九龄《望月怀古》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对友人的思念;有白居易《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有苏轼《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借月之阴晴圆缺感慨宇宙流转和人生悲欢离合,等等。中秋这个节日将“圆”与“月”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从此思念有了寄托。

       作为一个从未离家超过两个礼拜的人来说,他或许只能从诗文等文学作品中通过别人的情感而感受。对于那些工作在外,家在远方的人来说,在中秋这样一个节日里思念、乡愁涌上心来,感同身受。

       曾经问过一个朋友,问她决定以后在北京打拼,不回去会不会想家。她说,她不是一个恋家的人,从前说离开就离开,虽然也有一丝不舍,但走的还是坦荡潇洒。直到有一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看到月光透过窗子洒进来,不知怎么就想起家里柔软的沙发,卧室窗外的玉兰树,母亲做好的香甜薄饼,晚饭后和母亲一同牵着手到公园散步.....她第二天就请假买了回家的火车票,踏进家门的那一刻,闻到只属于家的味道,踏实和宁静一下子涌了上来,她才明白自己对家对家人的是那么的依恋。


中秋起源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此中秋佳节,中国起源地祝大家,中秋节快乐,常回家看看!



编辑:孙硕

相关分类

返回顶部